這兩個月正好是爵士組學生報復性的畢業音樂會,每場都在台下的我,看了幾乎都很感動,當然記得他們剛進來的樣子,幸運的陪了他們走了他們生命中的一段(也是我的),到現在看到他們的成長與自信,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想,一個現在的大學音樂系主修老師,到底該扮演什麼角色?哪些價值是永遠不能被改變,又有哪些需要勇敢的去改變?
當老師從來就不是一個容易的事,我想寫給我東華的爵士組學生,這只是您老師我的片面想法,不代表全對,如果觀念有冒犯其他老師,我先致歉,還煩請您左轉慢走。
▎成為音樂路上的討論夥伴,並不是權威。
先說結論,老師怎麼能確定自己一定都是對的?就算是對的,你怎麼能確定這樣就適合這個學生?
當學生與你討論的時候,來來回回一定是最花你精神的時候,遠遠超過一行一行照著樂譜演奏來的累多了(別誤會,照著樂譜練也很重要,但衍伸出來的討論我覺得更重要),另一方面,我認為討論音樂才是主修課與團練課最重要的議題,當然前提是機械式的練習已經搞定,每一個音樂演奏者因為感受不同,本來演奏出來的就會不一樣,如果我們能與學生討論音樂,而不是「告知」音樂,這樣的模式,我認為才是對的。
再者,現在的網路世界,什麼都有,真的,什麼都有,老師絕對沒有機靈的學生更新的快,所以不要用「權威」來掩蓋你資訊的不同步,只有一起學習,才能達到完美的平衡,進而老師是老師,學生是學生。
▎與學生分享你的經驗。
看了上面的第一點,可能會誤以為老師很沒用?只要遇到資訊比你快,技巧比你行的學生,老師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加值了?錯!老師之所以被你稱為是老師,是因為這些老仙遭遇的經驗比你多,一個好的老師知道在什麼時候給學生什麼建議,什麼演奏情況下應該使用什麼戰略,畢竟這些老師都是身經百戰,遍體鱗傷後又癒合的老司機,他們的經驗絕對是你的最好參考資料。
當然,前提是要真的是個認得路的老司機,免得把客人載到迷路還硬要照錶收費。
▎與學生共享你的機會。
在音樂的市場上,無論多少,總有些可以與學生分享機會的時候,這個時候不要吝嗇,不管是演出的機會、教學的機會、錄音的機會,我常常希望是推薦我的學生可以上,到不是要「肥水不漏外人田」,而正是因為我知道他的狀況,對他們有信心,而讓我更放心的與他們一起站在舞臺上分享。
前提是,你要有機會,只當例行公事是不會有多的機會可以分享的。
▎別把學生搞的東不東、西不西的。
看到這裡,可能會覺得我很西化,倫理不見了,錯!倫理超重要,沒有倫理,所有的事情都不存在了,這是唯一的價值所在,我喝過一點洋墨水,知道有內涵的老外音樂家絕對懂得倫理,並且欣賞甚至崇尚東方的道德倫理思想,那是我們的根,所以我喜歡懂的尊師重道的學生,那不是裝出來的,我們都感受得到,就連音符也會知道。
不要把你的無知美化成洋派與開放,記住根有多深,你就能走多遠。
▎把自己活的有意義,讓學生也想這樣活。
我指的「意義」,需要先自己定義一下,如果是「音樂」的老師,我想需要放很高的比例在「音樂上」的作為,其次可能是對世界、家庭、社會等等貢獻的總和,請不要誤會,那不是只有金錢,如果只是想賺錢,學音樂絕對是排在最後的選項。全世界都知道,要靠藝術生活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正因為這樣,「信念」更顯得重要,有幸成為一個學生的主修老師,面對20多歲正要起飛的孩子,「信念」是多麽重要的事,相對的,你當下的生活與「信念」,就正是燃起他用生命走向藝術的最好火種。
有人25歲這把火就滅了,有人65歲還燒的正旺,有趣的是他們都是老師。
————
隨便寫寫,別太認真,認真的是東華的爵士胖孩子們都讓我很驕傲。